2018-10-11
核心科技新聞,討論可折疊智能手機的歲月,量產的可能性越來越明顯,三星電子和中國華為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明年發布可折疊智能手機,現為美國顯示器市場研究公司(DSCC)最新報告中也提到,預計到 2022 年,全球可折疊顯示市場將超過 89 億美元。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et也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發布了折疊屏市場增長風暴的預告。
近年來,除手機外,其他IT產品的需求也顯著增加。折疊屏的發展勢必成為新的趨勢和需求。現在技術已經研發出來了,剩下的就是攻克量產的問題,所以除了三星過去十年研發曲面屏和折疊屏外,華為也在積極研發可折疊手機。現在LG和中國的京東方等面板廠也非常關注這種新的競爭格局。
在 9 日的 DSCC 研究報告中,預計明年全球折疊顯示面板出貨量將達到 310 萬片。 2022年折疊顯示屏數量可增加約6300萬塊,三年可增長20倍。銷售額預計將以每年 151%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2 年將達到 89 億美元。
可以看到,軟性更高的OLED屏幕近年來在各款產品中都得到了積極的應用,其中代表作是三星從Galaxy S8上發布的曲面側屏,具備獨立使用的功能;還是蘋果的Apple Watch,屏幕邊緣可以舒適彎曲,可見未來可折疊顯示屏有相當大的潛力擴展到包括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在內的多種產品。 DSCC報告還稱,可折疊屏的量產將影響整個OLED顯示行業的供需。未來,三星、LG、中國京東方等3家企業都將配備柔性面板生產線,有望在未來引領競爭。
據韓聯社報道,企業關系方面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開始認真生產折疊屏,但從明年開始將全面展開競爭性發展,全球廠商將開始積極進軍市場搶占先機。雖然折疊屏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但折疊智能手機的市場需求前景仍不明朗,因此每次調查的結果差異很大。
不過,對于“折疊手機市場將迎來爆發式發展”的各種報道,并無異議。近日,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也發布了2019年的技術趨勢,折疊屏手機是其中的一大項目,2019年可以看出來,可折疊智能手機的問世相當明顯。如果屏幕廠商的量產體系進入成熟期,屏幕價格將下降,市場將繼續爆發。
當做差異化時,柔性折疊屏能給手機廠商帶來什么?
對于智能手機來說,缺乏硬件創新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話題。
受限于用戶體驗、設計等條件,近年來,智能手機在很多零部件的開發上逐漸接近物理極限。于是,整個行業進入了硬件創新的瓶頸,雖然終端廠還在從各個零部件上做微創新,但本質上并不能改變智能手機銷量持續下滑的窘境。在這種情況下,終端廠商越來越渴望差異化。
自三星首次提出柔性可折疊屏的概念以來,終端廠商紛紛向這項技術拋出了橄欖枝。看到客戶的需求后,國內外供應鏈開始投入柔性折疊屏的研發。
技術瓶頸難突破
此前,三星被曝出是折疊手機的專利,隨后又在 Note 9 上曝光了柔性折疊 OLED 屏幕,但目前看來這并沒有實現。主要原因是三星的柔性折疊屏還不能滿足量產。除了三星,同為韓國廠商的LGD也在加緊研發柔性折疊屏。此外,國內推廣該技術的供應鏈企業包括京東方、天馬、維信諾等。
但是,這些廠商仍然無法進入量產。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折疊屏量產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沒有找到最合適的覆蓋材料。”
滿足折疊屏生產的覆蓋材料需要同時滿足柔韌性、透光率和強表面抗劃傷性。表面抗劃傷性和柔韌性之間的矛盾仍然需要供應鏈來解決,以獲得同時滿足這些要求的材料。根據供應鏈的消息,折疊屏覆蓋材料共有CPI、PI、PC、亞克力、PET,其中最可行的一種是CPI膜,比普通的更常見。 PI膜具有較高的透光率。
據悉,三星正在將這款CPI薄膜用作折疊屏和新材料。這一性能優于普通PI膜,其價格更是令人咋舌。據悉,三星使用的CPI膜成本約為3000元/m2,是普通PI膜的3~5倍。
筆者還了解到:由于國內供應鏈廠商缺乏基礎材料技術,現階段只有后一種材料混合后,導致性價比優勢喪失,使用CPI膜的初期成本將是普通PI膜的近10倍。 .相比之下,同為全球化學材料巨頭的三星和LG,在基礎材料技術和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
據了解,目前材料生產商住友商事已上市。公司的CPI薄膜工廠與三星共同投資。此外,三星已經在韓國建立了柔性可折疊OLED屏幕的試點生產線。該線預計2018年底量產,計劃產能為100萬片OLED折疊面板。從目前的布局和產品研發進度來看,三星相比其他廠商優勢明顯。